瞎买保险浪费好多钱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你们别踩坑

来源:leyu官方app在线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17 11:12:06 9999

  这些年,愈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,自己一直在买保险。从一开始瞎买,到慢慢形成了真正的认知,还是交了不少学费的。

  也有不少留言问我,保险究竟要不要买,靠不靠谱。前段时间在干一件大事,约了我的保险代理人,也是我的老同事,曾经同一批管理培训生出身的YJ, 又系统地聊了聊家庭保险究竟怎么买。

  今天这篇属于是给大家一个全局观,不推荐任何一个产品,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。

  今天这篇比较长,如果你真的看完全文而且觉得思路清晰一点了,请一定留言告诉我,让我清楚自己精力没白费

  开头先来说说这样的一个问题,我询问了一下周围朋友,蛮多人都会说,感觉保险就是骗人的,买保险就是养活保险公司的人,他们自己赚很多。

  要回答清楚这样的一个问题,就有必要了解两个问题: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和保险代理人/经纪人怎么赚钱?

  死差:收到的保费和每年赔付金额的差值,基于精算预估出险和实际出险理赔的金额差异(考验保险公司风险定价水平);

  费差:扣除经营成本(办公室、市场推广费等)以外的差值,预估经营成本和实际经营成本(办公室、市场推广费等)的差异(考验保险公司运营管理能力);

  利差:将收到保费长期投资收益与承诺给到客户的利率之间的差异(考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)

  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靠这三大利润赚钱,唯一区别就是,占比不同,而利差特别的重要,是保险公司主要利润来源。

  举个例子,小一点的保险公司,可能就没有投资能力和人员(用户保费也不多,不足以支撑投资团队和投资项目,就会把钱交给有投资能力的保险公司代为投资),那么死差和费差占比就很高。

  任何公司都要追求利润,那这类小公司就必须把死差和费差最大化,那就会更大概率出现,赔付的时候很难拿到钱,保险人员流动率很高,只管卖,不管后续的服务。

  (当然,我不是说,大公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,但概率会小一点,保险公司也是商业模式,任何商业模型,都是从成本倒推自己的利润目标。总实力强的大公司的投资服务能力相对更强)。

  而我们国家的保险行业起步得晚,早期属于野蛮生长期,从业门槛低,人员素质偏低,保险产品我听下来真的还挺复杂,如果当时没说清楚,存在销售误导,就会出现一些大家或多或少听说过的“骗人”的案例。

  这里就先要区分,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是两回事。保险代理人是属于某个保险公司,也就是他只卖这个公司的所有保险产品;而保险经纪人就是个“超市”,它会有各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。

  他们赚钱的模式都是收取佣金,也就是说完成了咱们一单的保单会从中收取特殊的比例,第一年的比例会比较高,之后几年快速降低到0,五年以上的保单缴费他们已没啥佣金了。

  不管是保险代理人还是保险经纪人,他们之所以“抽成”,其实是我们付给他们的“专业相关知识”的费用。说白了,保单里各种条款,哪怕每个字都看得懂,咱们也没这个能力或者耐心真的都理解。

  这时候,保险代理人/经纪人的作用就很明显了,他们要充分了解我们的需求后,让我们确保保单最大化我们的权益,方案应该是定制化的。

  讲真,这一点如果他们真能做到,抽成真的是应该的,而且我还很乐意。只不过,现在市面上很多保险代理人/经纪人并没有这样的专业度,很容易变成“销售”性质,走一杆子买卖。

  买保险是买确定性,保证出现“万一”时,得到确定性的赔付,是需要信任和长期服务的。

  现在大多数人应该可以清楚了,保险行业赚钱就是赚专业和服务,不是行业在“骗人”,但我们自己在购买保险之前,的确需要去筛选一些靠谱专业的公司或者个人。

  第二个易产生“保险骗人”印象的原因,是我们并没有深入想明白,保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

  现在的保人的保险有两大块:一个是保损失(老、病、死、残);一个是保收益(生),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。

  保损失的,比如,重疾险(万一生大病)、医疗险(万一生病看医生)、意外险(万一突发意外离世),寿险(万一突然身故)这些都是保“万一”。

  买“万一”的保险,如果没发生万一,你投保的这些钱都是保障成本。也就有人会说是浪费了,或者被骗了,当然现在有很多产品设计是即使“万一”没发生也会拿回钱;

  但是若发生了万一,那对个人来说就是100%,之前买了保险,相当于就是把这个风险发生对于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伤害降低,并且获得远大于保费的赔偿。

  所以你们看,保万一的保险,都是概率论。保险公司给的保单价格,其实就等于根据概率大小制定的,概率高的保费肯定贵,概率低的保费就便宜。

  对这类保险,我们要问自己,我现在每月“浪费”这点钱去保障这个万一,值不值得?

  保收益这一类,常见的是年金险,万能险,或者还有一些类似增额终身寿这种储蓄类的变体,就是拿此刻的赚钱能力去强制储蓄,提前投资到未来,产生持续的现金流。

  这个不是讲概率论了,人慢慢地长寿,当然会担心人还在钱没了,所以这个更多是利用时间的复利,实现钱跨越时间的转移。

  举个例子,你现在40岁,你希望60岁以后每个月还能有3000元,那么以终为始,现在就可以规划,每个月需要投保多少钱,其实是一种确定性的储蓄,不过钱是源源不断返还给你,持续终身。

  当然,这类的保险,你越早开始肯定越便宜,老年后的收益也越高,因为这里面有时间的复利因素。

  主要是三个大区别,首先现在的存款利率一直在跌,今年是2%的利率,可能明年就是1.5%了,而年金保险则可以锁定一个利率终身不变。

  其次,银行存款是单利的概念,第一年生成的利息不会滚入第二年利滚利。保险是有复利概念的,就是你交的保费在保险公司投资时是会有复利的累积。关于财富增值大家都知道“复利”的重要性,尤其是在很久的区间里。

  实话实讲,如果你擅长投资理财,保险锁定的利润率肯定是比较低的。但是如果你并不擅长投资理财,之前也交过不少学费,那么长期储蓄类保险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对抗人性。

  这个钱是未来一定要用的,而且相对长期、不灵活反而不会被挪用,也不会因为冲动投资亏掉。

  另外呢,保单还有很多功能,作为资产,用于抵押去贷款,保单也是一个法律合同,通过投保架构的规划(投保人、被保险人、受益人)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财富的转移和传承,提前做一些筹划,规避和财富相关的一些风险。

  咱们从孩子很小就给他投保,孩子结婚后作为礼物赠予,通常视为婚前财产,具有区隔功能。

  我分享一下我的思路。首先,投保可以分短中长期,慢慢规划,不用一步到位,可以一点点补齐。

  其次,每年的保障类保费(买万一)能控制在家庭收入占比的5%-15%较为贴切(年金这种储蓄类的不含),相当于我们强制留出这些钱来抵御风险。

  现在不少家庭其实用钱是“一锅粥”,万一出啥事了,四处腾挪。有条件的话,家庭预算有个“专款专用”也很必要。

  最后,问问自己,我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?就像前面说的,大部分保险其实是保损失,是概率,那么每个人最担心的事情,我们就需要用保险作为一个托底。

  比如,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有“负债”的,背着房贷/车贷,而大概率共同生活的亲属收入最高的,是还贷的主要贡献者,比如是咱们队友。那么我可能最担心的就是,队友有“万一”,负债没人偿还了。

  那第一份保单就可以先保队友。接下来你就结合你队友的身体健康情况、工作性质来选择。

  再比如,很多人也会开始担心父母养老和自己养老了,那么这时候就可以先看看,自己父母还能买到哪些疾病险/医疗险,如果保费还合理能买到就买了。

  一些知名的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年金险权益,买了年金险可以让父母有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,解决养老资源的问题。自己提前筹划养老金,父母的养老问题也顺带解决了。

  再再比如,过去几年,跑医院次数很高,我其实最希望有个更好的就医环境。那么就是高端医疗险了,各种私立医院都能去看,还能优先挂到专家号等。

  你们看,都是从自己和家庭需求开始,先去补足那个需求,然后再慢慢规划其他。

  这个不是绝对,但我个人会倾向于保险代理人而不是保险经纪人,非常主观的判断。

  然后在和保险代理人交流的时候,先问基础题,就比如我今天给你们科普的这些内容:

  你们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啊?你们去年死差、费差、利差占比多少? 保险大概分哪几块啊?核心区别是什么啊? 你们保险企业主要做什么方面投资? 我也想不明白我自己需求,我就是想买保险,你有什么建议?

  这几个问题,对应的就是我前面的三大段,你们去问,看答案能让你满意么,至少应该讲得比我写的更细致、更专业但也更听得懂吧?(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,不然咱们为啥要付钱给他们)。

  如果这些都讲不明白,就是车轱辘话反复说自己的几个产品,那么一定就要慎重了。大概率,他就是来“收割”人头了。

  第一轮考验通过了,那么接下来可以和他聊聊家庭具体需求,让他出方案。拿到方案的时候,可以问一点更加细致的问题:

  我得了XX疾病的时候,是怎么赔付的啊?那如果只是高危,不是癌症能赔付吗? 你能给我看看,具体是哪些条款针对这个疾病赔付的?

  让他带着你看条款,然后咱们就把自己条款里看不明白的地方再问他。好的保险代理人需要细致了解每一条条款,而且能很清楚说明白的。

  所以现场“考”他,看他是否很熟悉,还是对条款压根也没钻研过,纯粹硬推销。

  当然,这里也提醒一下,不要对保险代理人撒谎。有的人会隐瞒自己的疾病,但现在大数据联网,都是公开透明的。你现在以为占便宜了,等真的有万一需要赔付的时候,一经发现你撒谎,一点赔付都不会给的。

  如果自己确实已经查出某些健康问题,保费实在高,实在承担不起,那么咱们也可以很诚实地分享,听听保险代理人的建议。

  我选择的保险代理人是一个终身陪伴的人,我们买保险的时候是会把我们家庭情况,资产水平都全然告知的,如果你感觉不对,感觉不怎么想告诉他,那么就相信自身的感觉。

  好啦,这就是有关于保险的第一篇文章,希望给大家一个全局观和一点思路。 (很多朋友可能会关心理赔的问题,因为篇幅有限,我写在下面滑动模块里,大家感兴趣可以下拉阅读)

  我不推荐具体产品,但如果大家有任何关于保险的具体问题能给我留言,我会拿着大家的问题询问我的保险代理人,自认自己比较擅长总结归纳,可以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写出来分享。

  没想到朋友给了数据,线下人寿保险的理赔获赔率已经高达 90% 以上,甚至有的公司高达 95% 以上。

  少数没有获赔的情况根本原因是没有如实健康告知带病投保,或者保险条款保障范围根本就不是申请理赔的内容。

  理赔发生造成的赔付其实已经计入了保险公司死差的成本里了,符合条款没理由不赔。

  出险后理赔需要出示相应文件,医疗险相对复杂一些,需要病历、出院小结、费用清单、发票等;重疾险连发票都不需要,只用提供病理报告、医院病历;而保生命和身体的就是死亡证明和伤残等级证明。

  总体而言,医疗险重疾险理赔要复杂些,要提交的资料会多一些,需要来回沟通更多。当然,这些资料哪怕没有代理人,你也可以直接打保险公司服务热线报案或者 app 自行报案上传资料理赔。

  有代理人,那更加安心方便,生病住院也建议第一时间联系代理人,专业代理人会给到一些指导和提示,便于后期理赔。

  所谓理赔就是按照条款“兑付”生存金,含有有身故责任也会按照条款赔付。只是以前很多人买了保单以后,没人服务,app 也没发展起来,保单利益可见性不好,不知道返的钱去哪里能够正常的看到,怎么提取。

  而现在,保险公司都会有 app,保单利益可见性很好。好的代理人也会提醒客户每年的分红和生存金到账,包括提取方式。

  讲真,保险如果真无法理赔,那么不可能在世界上存在几百年的时间到现在。只能说我们应该更好理解和利用好这个工具,让生活更安心美好。

  当然,如果今天看完这些,依旧是觉得“麻烦、不靠谱“,那也没事。就说明保险这件事和咱们无关,那么接下来就先不考虑,毕竟保险也不是”必须的“。

  今天这篇比较长,采访整理还挺费功夫的。而且我听得懂的,我了解的,和我需要尽可能简单明了写出来,还是两码事,所以花了不少时间。

  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了最后,而且真的对保险有了全局观,如果对你们有帮助,请一定留言告诉我,让我清楚自己花的功夫是值得的。

  这回的好朋友风衣可以冲,抗风还抗点小雨,开春就能派上用场,还有它家的经典撸猫棉、爆款baku内裤都有,需要的再去瞅瞅。